為什么你想要這份工作?
先來做一個成語填空。我發現,這個四字成語可以用來形容許多人在找工作時的心態:東 —— 西 —— . 東邪西毒?東成西就?東南西北?東方不亮西方亮?
拜托,有點專業精神好不好。想不出來吧?我來揭曉答案,這個成語是:東食西宿。
這是一個生僻的成語,生僻到幾乎所有的漢字輸入法軟件的詞庫中都沒有這個成語。
而且這個成語因為意思刻薄,也很少在生活中為人們使用。
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這個成語背后的故事是:古時候有一戶人家的女兒到了出嫁的年齡,東邊鄰居的兒子和西邊鄰居的兒子都來提親。 東邊的鄰居家境殷實,但是兒子非常難看并且不解風情;西邊的鄰居家境清貧,但是兒子一表人才并且知書達理。父母做不了決定,就去問女兒的意見。女兒考慮了半天,終于羞答答地表態:我能不能在東家吃飯,然后晚上住在西家?
本來,追求兩全其美的心態也無可厚非。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也的確有收入又高又不辛苦的工作,然而,對于剛剛從大學里走出來的學生或者是其他資歷尚淺的年輕人來說,討價還價的能力幾乎為零。文憑的意義僅僅在于可能給了你一塊敲門磚,但是,如果你以為你的十年寒窗苦讀能夠給公司帶來的價值,可以等于甚至大于一個在實踐中已經摸爬滾打了 10 年的老手,那么你已經在心態上犯了第一個不實用主義的錯誤。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沒有東食西宿的好事,也說明了每一份工作總是會有它的不盡如人意之處。我的許多朋友,都是工作在投資銀行和咨詢公司的年輕精英們,他們衣著光鮮,坐飛機出差幾乎如同我們普通人打車;平時出入各大寫字樓、五星級賓館,偶爾神秘地提到自己正在做的項目,滿嘴的專業術語讓人立刻覺得高深莫測,更不要提他們的五位數的月薪,輕松入讀名牌 MBA 的可能,以及未來看似無限的 “ 錢途 ” 。這一切難道不讓人羨慕不已嗎?
然而,在我沒有開始找工作之前,我參加了幾次他們的聚會,驚奇地發現,每次的聚會都會有一個環節叫做 “ 抱怨比賽 ” 。來自不同公司的精英們,開始爭先恐后地抱怨自己的工作時間太長、沒有個人生活的樂趣、熬夜導致健康下降、項目中自己的任務太過于無聊,等等。
這聽上去是不是頗有些令人驚奇呢?其實,著名的 “ 二八原則 ” 在任何一項工作中同樣都是適用的 —— 一份工作,其中令旁觀者羨慕、在閃光燈下或者是給工作者帶來真正的成就感的部分,大部分只占工作內容的 20% 而已。而另外的 80% 的工作內容,則可能充斥著艱苦的勞動、枯燥的重復、巨大的身心壓力等等可能不為外人所知的辛苦的一面。
我最欣賞的日本的行為心理學家、效率大師多湖輝就曾經說過,幸福的人生不過就是能夠以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為工作,并且還能夠從工作中獲取到合理的報酬而已。不過,這個看似簡單的要求,多湖輝接著補充說,也僅有非常小的一部分人能夠真正實現這種幸福。
為什么一本講面試的書要從討論對工作的態度開始呢?難道高明的面試者不是可以通過面試獲得這個世界上所有想要的工作嗎?或者說,不論是什么工作,神奇的面試者都可以進入面試室,把自己推銷出去,就好像傳說中最偉大的推銷員能夠把梳子賣給僧侶、把冰箱賣給愛斯基摩人、把二胡賣給西洋管弦樂團一樣?
并不是這樣的。假如你真的把面試看成一場推銷,偉大的推銷員,也是依靠自己對顧客需要的了解來贏得訂單。更何況,一場好的面試,在我看來,遠遠不是一場推銷,而更是一個坐在面試桌前的雙方,互相發現對方對于自己的意義和價值的過程。你對一份工作的態度是冷淡、熱情、充滿興趣、無所謂還是勢在必得 …… 會直接影響著你在面試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它們通過你的眼神、聲調、動作、微笑彌散開來,透過空氣,慢慢地感染到你的面試官。
于是,你的面試官接收到了這種 “ 感染因子 ” ,他突然拋出一個問題:告訴我,你為什么想做這一行 / 進這個公司?
你一定會在面試中遇到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潛臺詞豐富得令人難以置信。結合你們對話的上下文和面試的氣氛,這個問題可能包含著面試官各種各樣的微妙的態度:熱身的問題: “ 讓我再看看他的簡歷,我完全忘了他的背景了。讓他先隨便說說廢話,我好趁這個時間想想該問他些什么。 ” 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面試剛一開始的時候。
積極的信號: “ 這個小伙子不錯。讓我來看看他對我們這行究竟有什么了解,順便再給他一些積極的鼓勵。 ”
消極的信號: “ 你說你討厭加班、不喜歡數學,平時的愛好就是睡覺。你為什么跑來申請一所會計師事務所?!你是不是真的走錯門了?如果是這樣,這就是我最后一個問題了。 ”
不安全感: “ 這家伙看上去實力很不錯,為什么跑來申請我們這種工資低又辛苦的活兒?沒準就是來拿我們練練手的。 ” 或者, “GRE 、 TOFEL 這孩子都考了這么高的分,看上去他只差一張美國簽證了。是不是明年他就準備拍拍屁股出國了?我得不動聲色地問個究竟。 ”
……
不同的情況還可能有很多種。如果你能判斷出面試官的情緒和意圖,你也許可以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回答的內容。然而,萬變不離其宗,你的回答也許永遠都逃不過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你真的想做這份工作嗎?為什么?而且,如同我后面還會強調的那樣,按照你的真實想法回答問題,往往是回答面試問題的最正確的態度。
更多的情況是,你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你所申請的工作,也許你申請它,不過是因為聽別人說這是一份好的工作,而且人人都在申請。或者你對這個工作所知甚少,僅僅知道它的工資不錯。可是,你難道真的可以說,你想做這一行是因為它的薪水嗎?
是的,你可以這樣說,如果這一點真的對你很重要。高報酬的薪水同樣也意味著更高的責任和對職業奉獻精神更高的要求,指出這一點來,說明你對這份工作的期待和認識沒有什么不妥。如果你家境貧寒,你需要盡快幫助你的弟弟妹妹繼續完成教育,向你未來的老板指出這一點只會展現你的責任感并且贏得他們的尊重。事實上,喜歡一份報酬優厚的工作本身并沒有任何的錯誤,特別是考慮到你的面試官同樣也在享受著這份工作的這個優點。
當然,如同那句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口頭禪的話所說:錢不是問題,或者,錢不是最重要的。可是你會發現,還是有很多人在去面試之前根本就沒有好好想過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者,他們想了,但沒有答案。
我聽說過的一個北郵的朋友,走進中國電信的面試室,面對 “ 你為什么想來電信行業發展 ” 的問題,想了半天,終于憋出來一句話: “ 我的手機是全球通,是中國電信的,所以我想來中國電信工作。 ” 相信我,他不是故意想幽默。
其實對這個 “ 你為什么要選擇這份工作 ” 的回答,也許我們需要有一個系統的分析和觀點。
《憲法》中規定了我們都有勞動的權力,然而在現實中,我們每個人都得自己負責去尋找到一個勞動的機會。因此,對于幾乎所有的畢業生而言, “ 就業 ” ,是邁向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門檻。跨過去,才能夠真正的開始從學校向職場的轉變。就業之后,如果你幸運,或者你精心地挑選對了你的第一份工作,你發現你很喜歡也很適合,你愿意穩定地在你現有的位置上發展自我、展現你的才華、實現自己的價值,那么,應該說,你開始有了 “ 職業 ” 的認同,從人人都會有的對第一份工作不確定心態中穩定了下來。
比起那些發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不令自己滿意的人來說,你可以有更長期的計劃去建設你的職業,而不需要迅速地考慮跳槽甚至更改自己的行業。
“ 事業 ” 是比 “ 職業 ” 更高的一層狀態。也許一個人對一份職業產生了強烈的熱愛和認同,使得這份職業變成了自己的事業;也許一個人開始了創業,從此成為了自己的老板。 “ 職業 ” 更多的是一個階段性的概念,而 “ 事業 ” 已經開始帶有人生追求的色彩。
如果你覺得這種 “ 就業 —— 職業 —— 事業 ” 的三分法似乎還有些道理的話,那么什么是我們就業應該考慮的方向就變得很清楚了。
假設同時畢業的三個好朋友, A 選擇了去一家廣告公司,一年后跳槽到一家房地產公司,一年后又跳槽到一家網絡公司; B 選擇去了一家大型外企的人力資源部門,工作兩年后被提升為經理,同時在職繼續攻讀人力資源方向的 MBA ; C 進入了政府部門,在基層鍛煉了兩年后回到部委工作。
這三個年輕人當然都還很年輕,他們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不可預期的變化。但是讓我們僅僅從 “ 就業 —— 職業 —— 事業 ” 的三分法的角度來看, A 一直在就業的狀態中,而 B 正在建設自己的職業, C 開始經營的是自己的事業。
《基業長青》中對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的戰略進行了分析后,得出一個結論,那些成功的公司,最相同的地方是:長期地專注做一件有長遠意義的事情,最后獲得了成功。公司的發展如此,人的發展是不是也可以從中借鑒到一些道理?
因此,如果說單純的就業僅僅解決了你依靠勞動自食其力的問題,一個更好的就業,應該是能夠使你獲得一份你可以持續建設的職業,甚至是一份你可以終身經營的事業(當然,不參加就業而直接創業的,也應該歸到追求事業的一類中去)。以就業為目標,也許你看重的僅僅是一份經歷、工資或者就是工作本身;而以尋找到一份職業為目標,你要考慮的就應該包括這份職業會如何給你帶來成就感、如何幫助你繼續學習、成長,它的中遠期發展前景如何;如果你是在尋找一份事業,那么,你更加需要好好地和你內心深處的渴望對話: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希望向什么方向前進?
好了,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現在是自信而沉穩地回答你的面試官關于 “ 你為什么要選擇這份工作 ” 的問題的時候了。答案就是告訴他你在尋找的是什么,而為什么這個行業 / 公司能夠提供給你所尋找的東西。
通常,一個熱情、有事業心的年輕人會希望在工作中尋找到:明確的學習內容和目標不斷學習和鍛煉的機會挑戰感和成就感對某一個行業的特定知識和特殊技能潛在的作為終身事業追求的可能工作帶來的自我實現感:報酬、社會認同、價值觀有意義的工作內容、工作伙伴和工作環境 ……
你可以繼續在這個單子上面加上你真想要的東西。每個人都是特殊的,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內容補充進來。告訴你的面試官你真正想要的東西,這種誠實能夠使你們雙方產生一種開誠布公的交流氛圍。更加重要的是,想清楚你真正想要什么,能夠避免你自己為了得到工作本身而迷失了自己的追求,因為,當你一不小心實實在在地獲得了一個工作機會時,它看上去總會變得更加順眼一些。而如果它其實真的不是你想要的,這種額外的獲得只會成為你繼續尋找的阻力。但是你也必須腳踏實地地總結出你對于工作的理想和期望,不要太理想主義,走向了唱高調般的反面。一個對于咨詢行業的合理的理想表述可以是: “ 我喜歡發現和解決困難的問題,通過努力找出答案。特別是當這個答案可以幫助到其他人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時,我會更加覺得愉快與有成就感。 ” 然而我在麥肯錫的面試現場卻聽說過這樣的回答: “ 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夠增加中國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運行的效率,同時積累經驗,將來使自己開辦的公司進入世界 500 強。 ”
還有另一個有些異曲同工的例子,說明任何遠大的理想都應該和腳踏實地的工作聯系起來。我的一位好朋友告訴我,他在面試一家投資銀行時,解釋他為什么被投資銀行業所吸引時說: “ 我覺得做這一行可以直接和很多企業的高層直接會面,通過我們的工作影響他們的決策,從而影響到整個經濟和市場。 ”—— 他突然發現面試官的嘴角開始慢慢地往下撇,于是他緊接著說, “ 當然,這是在我能夠成為像您這個級別的資深銀行家之后。我非常清楚作為一個初級的分析員每天所面對的都是大量的基本案頭工作。 ”
謝天謝地,他看到面試官嘴角的曲線終于又向上彎了回去。
第二章:世界上最漫長與最短暫的 30 分鐘咬文嚼字有時往往能夠給人帶來許多有趣的啟發,比方說讓我們來琢磨琢磨 “ 面試 ”
這個詞。從科舉應試,到金鑾殿試,盡管我們偉大的中華考試文化源遠流長, “ 面試 ” 這個詞看上去卻像是個舶來品 —— 面試,顧名思義,當面的考試。似乎在引進這個詞的語言學家那里,面試就已經被定性為了一種測試,因此不是面聊、面看、面笑。而測試,我們知道,它好像總是會讓人緊張、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的 ……
世界上最漫長與最短暫的 30 分鐘
咬文嚼字有時往往能夠給人帶來許多有趣的啟發,比方說讓我們來琢磨琢磨 “ 面試 ” 這個詞。從科舉應試,到金鑾殿試,盡管我們偉大的中華考試文化源遠流長, “ 面試 ” 這個詞看上去卻像是個舶來品 —— 面試,顧名思義,當面的考試。似乎在引進這個詞的語言學家那里,面試就已經被定性為了一種測試,因此不是面聊、面看、面笑。而測試,我們知道,它好像總是會讓人緊張、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的 ……
反過頭來看英語中的 “ 面試 ”——interview ,卻似乎沒有沾上任何和 “ 考試 ” 相關聯的味道。除了面試之外, interview 包括的意思還有:會見、采訪。其令人緊張的程度怎么看也比不上考試。如果我們把 interview 這個詞拆開,也不過是 inter 和 view ,直接翻譯成中文最多是 “ 大家互相瞅瞅 ” 的意思。
也許詞語的意思會隨著人們生活的發展而變化,就好像今天有人說請你 “ 吃飯 ” ,但通常你可能根本不會吃到一粒米飯,但是還是沒人肯說是去請你 “ 吃菜 ” 。那么, “ 面試 ” 發展到了今天,除了 “ 考試 ” 的意思,還可以被理解成什么呢?
有人說面試就是一場推銷:你向面試官花言巧語地推銷自己,試圖從他那兒拿到作為訂單的工作合同。
有人說面試就是一場談判:大家坐在桌子兩端,唇槍舌劍,你來我往。談判的目的就是要說服面試官,不雇傭你,將會是他們最大的損失。
也有人說面試更像是一場戲:平時只穿牛仔褲的你必須換上西服,西裝革履風度翩翩外交辭令地扮演一個你根本不熟悉的角色。演得好你就有資格繼續演下去,演得不好你就別想有人捧你讓你紅。
還有人說面試就是一場審判:面試官就是審判官,他的決定掌握著你命運的轉折。你只能為自己作出無力的辯護,其他的都只能交給你上輩子積的德和你上星期在臥佛寺捐的香火(臥佛寺,因為 “ 臥佛 ” 諧音 offer ,據說求 offer 必應,于是成為北京地區香火最盛的寺廟之一)。
還有人說 ……
眾說紛紜,不由讓我想起了一樁著名的禪門公案。兩僧打坐,甲僧對乙僧說,我看你像狗糞。乙僧對甲僧說,我看你像尊佛。禪師說,乙僧心中是佛,看別人也是佛;甲僧心中是狗糞,看別人也是狗糞。
在我看來,你怎么看面試,恐怕也決定了你在面試中的感受如何。如果你進入面試屋的時候,心里想著的是進入考場、談判場、戲場或者審判室,你的心情想必也難以愉快而輕松,你臉上的微笑也不免會生硬與干澀。
所以,為什么不把面試看成是一場難得的對話?試著更多地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前來學習人生和工作經驗的學生,而面試官作為一個愿意與你分享關于工作、職業發展和人生經驗的前輩。你會發現,抱著這種心態,面試壓抑的氣氛在不知不覺中從一問一答,而慢慢地變成了一個雙向的交流。事實上,甚至應該這么說,能夠和杰出的職場人士如此平等、輕易地交流(特別是想到這些人將來可能會是你好幾個級別以上的老板時),面試真是再理想不過的一個機會了。
反過來,對于那些平日忙于在商業世界里打拼的面試官們來說,回到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的菁菁校園面試,見到一張張寫滿渴望、勇氣和單純的年輕的臉龐,為什么不和眼前的這個看上去聰明、可愛和善解人意的孩子聊聊自己的過去,指點一下他未來的發展,多獲得一些崇敬的目光呢?他們當然會這樣做,只要你給他們機會。
對于任何一個富有遠見的組織來說,招攬到出色的人才,無論對于公司還是其他機構,都是成功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的基礎。面試對于公司的意義在于,提供一個認識候選人的機會,從而在此基礎上判斷,誰是更加適合公司需要的人才。盡管,每家公司的面試組織程序會有所不同,但是它們還是有基本相同的先后順序。了解這些基本的程序,能夠幫助面試者減少對面試的神秘感,增加信心,更好地設計自己的面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