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雖然不能代表古人關于讀書的全部認知,但通過這句話也足以看出,讀出成才是被大多數人認可的成功之道。
隨著科舉制度的發展,讀書參加科舉考試走上為官之路,也成為了大多數家庭擺脫商賈之氣的必要手段。
所以不論是有錢人家還是貧苦人家,都想方設法供孩子念書,只求有朝一日,家里的孩子可以不負所望,金榜題名、光耀門楣。
不過在那時,淘汰率非常高,無法通過科舉考試為自己謀得一官半職的富人子弟還能回家繼承家業。
但那些花光家里錢卻一事無成的貧苦出生的考生,就只能回家務農,將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孩子,“百無一用是書生”就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
中考分流嚴重,考不上普高是該讓孩子去打工,還是讀職高?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中國早已摒棄了封建朝代的腐朽,但受國情影響,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模式依舊屬于應試教育。
為了提高整體國民素質,讓全體公民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國一直以來都在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我國學生到了規定的年紀就要進到學校接受并完成小學及初中階段的教育。
而初中畢業后的升學,則需要學生自己憑實力去爭取,而從中考也將是學生面對的第一次分流考試。
過去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初升高即使要通過中考競爭,但淘汰率并不是很高,普職比起初是在8:2,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高中,參加高考決定自己的命運。
但隨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就業市場逐漸出現了斷層的情況,大批的大學生涌入市場,卻沒有人愿意從事技術型崗位,以至于技術型崗位嚴重確認,而中層崗位則競爭激烈,大量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為了緩解這一情況對就業市場的影響,普職比被不斷調整,直至調整為現在的5:5,讓近一半的人通過中考被分流到職高或技校,以填補社會上技術型崗位的空白。
一時間,初中生人人自危,50%的淘汰率,不到最后一刻,大部分人都無法保證自己能順利升學。
但不同于這部分學生的糾結與努力,有一部分學生初中時期就已經喪失了學習興趣,家長和學生自己都很清楚,考上普高根本沒有希望。
但是選擇讓孩子小小年紀進入社會打工,還是去念技校或職高成為家長心中的一大難題,畢竟大多數家長的心中職高或是技校并不是一個好地方,如果能夠找到更好的出路,是肯定不會選這條路的。
“寧愿孩子打工,也別讀職高”,高中老師的話值得家長深思
關于考不上普高的學生初中畢業后是該打工還是念職高,多年前,一位高中老師曾發表過自己的見解,她直言“寧愿孩子打工,也別讀職高”。
老師斬釘截鐵的語氣,在當時影響了很多家長的決定,家長們一般對老師的話都是深信不疑的,特別是職高也屬于高中范圍,所以老師說的話也更讓人信服。
在多年前,職高確實是屬于比較亂的存在,在職高中學不到什么知識,反而乖學生很可能被周圍的同學影響而變壞。
那是因為那時進入職高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成績排在最后的學生,這些學生大多都是不怎么學習,整天混的存在,所以職高給大眾留下的印象自然都是非常不好的。
但隨著教育的發展以及中考的分流,現在職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教師資源也并不比普通高中差。
一些有一技之長或對某一方面感興趣的同學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向,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專業學習。
并且現在職高也是可以走單獨招生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大專,畢業后和參加普通高考進入大專的學生擁有一樣的學歷。
如果想繼續升學,也可以參加專升本考試繼續讀書,總之只要有心想要學習,怎樣都能到達自己最終的目標。
寫在最后:
多年前高中老師的想法早已不適用于現在社會,如今生活節奏快,社會競爭壓力大,加之教育的內卷造成了就業市場形勢嚴峻。
大學生在畢業時都很少能順利找到合適的工作,讓一名初中畢業的學生進入社會工作,等于是白白斷送其一生的前程。
所以家長不妨選擇讓學生繼續讀書,即使職高畢業后學生依舊毫無收獲,那時拿著擁有高職學歷也會比初中畢業好找工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