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這個職業,很長一段時間都被看成是普通技工,屬于工人階段。
但給小編最大的感受是:這可能是人類文明中第一個出現的技工中能改變整個社會層級的工種。
換句話說,從前的工人,士氣高低、技能熟與否、創新精神如何,對整個工業層面影響不大,因為每個人的工作比較固定而簡單。
但是程序員不一樣,一流的程序員如果士氣高能力強,完全能一個頂10個。
所以就顛覆了傳統的“換誰都能干,不干你走人”的傳統思想。
程序員有個還有意思的特點,就是從事的事情非常高的規模效益
——規模越大,成本越低。
舉個例子:一個程序員開發一個網站,1000個人訪問,成本為1000,則10000個人訪問時,成本大概在1250,而不是10倍。反過來,假設你開一個實體的書店,雇傭20個人,成本為1000,則你再開一家書店,那么成本必然成為2000,就是近乎成倍增長,其擴張的邊際效應不是很高。
那么具體表現在哪里呢?小編為大家一一揭秘。
供給方面
有一句箴言:
“職員能產出的價值,決定了薪水上限。供需情況,決定了實際水平與上限的距離”
每個行業的工資是市場決定的,得分析需求和供給。
中國的程序員并不多,據說中國也只有200萬會寫程序的人(占人口的0.14%),可以說是相當少了。
行業方面
其他行業沒這么麻煩,一個職位總是有很多人能勝任的,選擇多了,公司就有條件把工資降低。
但在程序員招聘方面,談工資的權利在程序員手里,因為對方沒有選擇。
程序員本來就那么稀有,非常適合要求的程序員更是稀有之稀有,不能錯過。
程序員收入比其他職業高是事實,而且一點都不虛。
之前就有一個段子:
“創業萬事俱備只差一個程序員了”;
但我們很少聽說
“萬事只差一個會計/行政/機械設計工程師之類的”
成本方面
軟件和互聯網服務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邊際成本就是每多一個單位產品所產出的成本。
它包括生產所需的人工、物料等等。與之對應成本,叫固定成本,也就是無論你要生產多少單位的產品都得要支付的成本。
軟件和互聯網服務每服務一個人,也就是多一點電費和網費,成本幾乎沒有,擴張可以非常迅猛。
這意味著幾乎所有收益都可以攤到程序員身上。因此這些行業的薪水上限天然地要高于其他行業。
價值方面
程序員只要有幾年的工作經驗,累積掌握到了一套技能,總能找到高薪的有價值的工作。因為他們是稀有動物啊。
只要有一家公司正好非常需要那一套技能,程序已經非常明顯了。
問題是不止一家認為他們稀有,所以各種搶破頭。
因此稀有的高級程序員可以跳來跳去,是公司競爭搶程序員而不是程序員競爭入公司。
回報方面
用一個段子來描述程序員的加班最合適不過了
程序員問科比:你為什么這么成功?
科比:你知道洛杉磯凌晨4點的樣子嗎?
程序員:不知道,不過我知道凌晨4點的北京,一般那時候我還沒下班,怎么了?
科比:沒,沒什么……
技術壁壘方面
程序員沒辦法濫竽充數,沒辦法每天裝樣子混日子。
需要真才實學,需要強大的自學能力才能勝任。程序員這個行業存在技術壁壘,所以競爭并不激烈。
財富流通和轉移方面
IT和程序員的利潤除了創新還來自哪里?還來自對傳統行業的擠壓。
比如以前開個書店,要雇傭20個人,租場地,現在創業線上賣書,可能只需要2個碼農、2個產品經理就可以。
那么碼農和產品經理的收入自然高一些,因為書店的收入和利潤被轉移到了產品上。
這個在美國表現的淋漓盡致,一堆傳統零售和書店紛紛倒閉,被亞馬遜打的滿地找牙,所以亞馬遜市值爆表。
這些價值,的確是碼農搶奪來的,所以多吃幾口就不要說“拿命換錢啦”。
達妹斷定,未來十年,軟件、互聯網、數據、智能化等相關領域,依然是時代發展趨勢。而支撐這些領域發展的程序員,平均收入依然會遠高于其他行業。
當然,如果程序員坐著機械勞動,整天復制粘貼寫膠水代碼。期盼自己的工資越來越好,不被時代淘汰,那也是白日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