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一個市場 社會不等你成長
一句大實話:社會和學校很不一樣。 在校園里,個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實是天分。老師不要求你們的物質回報,只要你考試成績好,人格上沒有大毛病,基本上就會獲得老師的歡心,就會獲得以分數表現的獎勵。在這個意義上,大學基本是一個“賢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環境,更像家庭,評價體系基本由老師來定,以一種中央集權的方式,獎勵的是你的智力。
社會則很不同。社會更多是一個利益交換的場所,是一個市場,是“平民政治”。評價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優越與否(盡管你的聰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幫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別人想要的東西。這個標準不再由中心——老師確定,而是分散——由眾多消費者確定的。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廣九,才有了“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才有了IT產業中的退學現象。這種“腦體倒掛”不完美,但它恰恰表明了市場的標準。
人類的局限——你甭指望通才教育或其他,把消費者都變成錢鐘書或納什。因此,我們的同學千萬不要把自己16年來習慣了的校園標準原封不動地帶進社會,否則,你就會發現“楚材晉不用”,不講期貨,講的都是將之轉為現貨。你可以批評它短視,但它通常還是不會,而且沒有義務,等待你成長和成熟。它把每個進入社會的人都當作平等的,不考慮你剛畢業,沒有經驗。如果你失去了一次機會,你就失去了;不像在學校,會讓你補考,或者到老師那里求個情,改個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