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青鳥通州校區提供:
1. 無風不起浪
代碼設計是否糟糕,從某些地方就可以看出來。比如:
a. 超大類或超大函數
b. 大片被注釋的代碼
c. 邏輯重復
d. If/else嵌套過深
程序員們通常稱它們作代碼異味(Code Smell),但是就我個人認為“代碼警報”這個名字更為合適一些,因為它有更高的緊迫感的含義。根本問題處理不當,終將引火燒身。
譯注:Code Smell中文譯名一般為“代碼異味”,或“代碼味道”,它是提示代碼中某個地方存在錯誤的一個暗示,開發人員可以通過這種smell(異味)在代碼中追捕到問題。
2. 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20世紀80年代,豐田公司的流水作業線因為它在缺陷預防方法上的革新變得出了名的高效。每個發現自己的部門有問題的成員都有權暫停生產。這個方法意在寧可發現問題后馬上暫定生產、解決問題,也不能由其繼續生產而導致更棘手且更高代價的修復/更換/召回后的問題。
程序員總會做出生產率就等同于快速編碼的錯誤臆斷。許多程序員都會不假思索地直接著手代碼設計。可惜,這種LeeroyJenkins式魯莽的做法多會導致軟件的開發過程變得很邋遢,拙劣的代碼需要不斷的監測和修改——也可能會被徹底地替換。最終,生產率所涉及到的因素就不僅僅是寫代碼所消耗的時間了,還要有調試的時間。稍不留神就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小失大。)
譯注:Leeroy Jenkins 行為:WOW游戲中一位玩家不顧大家獨身一人迎敵,導致滅團。
3. 不要孤注一擲 (過度依賴某人)
一個軟件開發團隊的公共要素(bus factor)是指那些會影響整個項目進程的核心開發人員的總數。比如某人被車撞了或某人生孩子或某人跳槽了,項目可能就會無序,甚至會擱置。
譯注: bus factor 即指公共要素,比喻了開發過程中的一些共同因素。如果擠上 bus 的 factor 越多,bus 就越不穩定,所以要控制好 bus factor ,以免問題發生。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團隊突然失去了一個主力成員,你會怎么辦?生意依舊進行還是戛然而止?
很不幸,大多數軟件團隊都陷入了后一種情況。這些團隊把他們的開發人員培養成了只會處理他們自己專業領域的“領域專家”。起初,這看起來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法。它對汽車制造裝配生產線很適用,但是為什么對軟件開發團隊就不行呢?畢竟,想讓每個成員都掌握所編程序的細微差別也不太可能,對吧?
問題是開發人員不容易輕易替換掉。雖然當每位成員都可用時,“抽屜方法”很有效,但如果當“領域專家”突然因人事變動、疾病或突發事故而無法工作時,抽屜方法立馬土崩瓦解。所以,軟件團隊有一些看似多余實則重要的后備力量是至關重要。代碼復查、結對編程和共有代碼可用成功營造一個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每位開發人員至少表面上是熟悉自己非擅長領域之外的系統部分。
4.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注重實效的程序員》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解釋“破窗理論”:不要留著“破窗戶”(低劣的設計、錯誤的決策或者糟糕的代碼)不修。發現一個就修一個。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適當的修理,就先把它保留起來。或許你可以把出問題的代碼放到注釋中,或是顯示“未實現”消息,或用虛擬數據加以替代。采取一些措施,防止進一步的惡化。這表明局勢尚在掌控之中。
我們見過整潔良好的系統在出現“破窗”之后立馬崩潰。雖然促使軟件崩潰的原因還有其他因素(我們將在其他地方接觸到),但(對“破窗”)置之不理,肯定會更快地加速系統崩潰。
簡而言之,好的代碼會促生好的代碼,糟糕的代碼也會促生糟糕的代碼。別低估了慣性的力量。沒人想去整理糟糕的代碼,同樣沒人想把完美的代碼弄得一團糟。寫好你的代碼,它才更可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譯注:《注重實效的程序員》,作者Andrew Hunt / DavidThomas。該書直擊編程陳地,穿過了軟件開發中日益增長的規范和技術藩籬,對核心過程進行了審視――即根據需求,創建用戶樂于接受的、可工作和易維護的代碼。本書包含的內容從個人責任到職業發展,直至保持代碼靈活和易于改編重用的架構技術。從本書中將學到防止軟件變質、消除復制知識的陷阱、編寫靈活、動態和易適應的代碼、避免出現相同的設計、用契約、斷言和異常對代碼進行防護等內容。
譯注:破窗理論(BrokenWindowtheory):是關于環境對人們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誘導性影響的一種認識。“破窗效應”理論是指: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發現問題就要及時矯正和補救。
5. 欲速則不達
經理、客戶和程序員正日益變得急躁。一切都需要做的事,都需要馬上就做好。正因如此,快速修復問題變得非常急迫。
沒時間對一個新功能進行適當的單元測試?好吧,你可以先完成一次測試運行,然后你就可以隨時回來繼續測試它。
當訪問Y屬性時,會不會碰到奇怪的對象引用錯誤?無論怎樣,把代碼放到try/catch語句塊中。我們要釣到大魚啦!
是不是似曾相識呢?這是因為我們在以前已經都做到了。并且在某些情況下、它是無可非議的。畢竟,我們有最后期限,還得滿足客戶和經理。但不要過于頻繁操作,否則你會發現你的代碼不穩定,有很多熱修復、邏輯重復、未測試的方案和錯誤處理。最后,你要么是把事情草草做完,要么是把事情好好做完。
6. 三思而后行
“敏捷開發”這個詞最近被頻繁濫用,經常被程序員用來掩飾他們在軟件開發過程中的糟糕規劃/設計階段。我們是設計者,看到產品朝正當方向有實質進展,我們理應高興。但意外的是,UML圖和用例分析似乎并不能滿足我們的愿望。所以,在不知自己做什么的情況下或者不知自己身處何處時,我們開發人員經常就稀里糊涂地寫代碼了。
這就好比你要去吃飯,但你根本沒有想好去哪里吃。因為你太餓了,所以你迫不及待地找個餐館,定個桌位。然后你上車開車后沿途在想(找地方吃飯)。只是,這樣會耗費更多的時間,因為你要過較多的U型彎道,還在餐館前停車,也許最后因等待時間過長而不吃了。確切地說,你最后應該能找到地方吃飯,但你可能吃的飯并不是你想吃的,并且這樣花費的時間,可能比你直接在想去的餐館訂餐所花的時間更長。
7. 如果你惟一的工具是一把錘子,你往往會把一切問題看成釘子
程序員有一種傾向,當一談到他們工具時,其視野就變狹窄了。一旦某種方法在我們的一個項目上“行得通”,我們就會在接下來所有的項目上都用到它。學習新東西仿佛是一種煎熬,有時候甚至會心神不定。從始至終都在想“如果我用之前的方法做、這個就不會這么麻煩了”。一定要摒棄這種想法,按我們所知道的去做,即使那不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法。
堅持自己所知很簡單,不過從長遠的角度講,選擇一個適合這項工作的工具要容易得多。否則,就會與你的職業生涯格格不入。
8. 沉默即贊同
"破窗理論"與"變成慣性理論"有著宏觀的聯系。
編程社區就好像一個現實社區。每個作品都是一個開發者的縮影。糟糕的代碼發布的越多,就越容易反映現狀。如果你不去努力編寫優秀、整潔和穩定的代碼,那你每天都將和糟糕的代碼相伴了。
同樣地,如果你看到別人寫出了糟糕的代碼,你就要跟這個人提出來。注意,這時候機智就應該用上場了。一般情況下,程序員都愿意承認他們在軟件開發中還是有不懂的地方,并且會感謝你的好意。互相幫助對大家都有利,而對問題視而不見,只會使問題一直存在。
9. 雙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如果可以討論系統架構和重構,那么就差找個時間把事情做完。為了使正常運作的東西更加簡潔而做改動,權衡改動的利弊很重要。當然了,簡潔是一個理想目標,但總會有可以通過重構改進的代碼。在編程世界中,為了代碼不過時,會頻繁簡單改動代碼。但有時候你又必須保證代碼對客戶有價值。那么,你面臨一個簡單窘境:你不能一石二鳥。你在重構舊代碼上所花時間越多,你編寫新代碼的時間就越少。在及時改進代碼和維護程序之間,也需要找到平衡點。
10.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毫無疑問,軟件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一個既基本又重要的一部分。正因如此,開發優秀軟件格外重要。乒乓球游戲中的Bug是一回事,航天飛機導向系統或者航空交通管制系統中的Bug是另外一回事。Slashdot曾發表一文,講述了單單Google News的一個小失誤使一家公司股票蒸發11.4億美元。其他例子參見《軟件Bug引發的十次嚴重后果》。這些例子便說明了我們正行使著多大的權利。你今天寫的代碼,無論你是否有意,說不定有朝一日在重要的應用程序中派上用場,這想想都令人害怕。編寫正確合格的代碼吧!
譯注:Slashdot是一個資訊科技網站。